-
技術文章
氨氮測定儀校準曲線線性差:試劑還是操作的問題?
在氨氮檢測中,校準曲線線性差會直接影響測定結果的準確性,而試劑與操作是兩大核心影響因素,需逐一排查定位問題根源。從試劑角度來看,首先要檢查試劑純度是否達標。若氨氮測定所用的氯化銨標準品、納氏試劑或水楊酸等關鍵試劑純度不足,含有雜質,會導致標準溶液實際濃度與理論值偏差,進而使校準點數據偏離預期,破壞曲線線性。其次是試劑配制環節,若未嚴格按照標準流程操作,比如溶解標準品時水溫不當、定容時視線未與刻度線平齊,或試劑混合順序錯誤(如納氏試劑配制時堿液與汞鹽添加順序顛倒),都會導致試劑...
+
-
技術文章
COD 檢測方法對比:重鉻酸鉀法與快速消解法結果差異的關鍵成因
COD檢測中,重鉻酸鉀法(國標經典法)與快速消解法的結果差異,核心源于消解效率、試劑體系、干擾控制、取樣代表性四大關鍵維度的設計差異,具體成因如下:一是消解條件決定的氧化性質不同。經典法采用170-175℃回流2小時,高溫長時環境能充分破壞難降解有機物(如長鏈脂肪酸、多環芳烴)的化學鍵,實現全氧化;而快速消解法多為165℃恒溫10-30分鐘,短時間內僅能高效氧化易降解組分(如碳水化合物),對難降解有機物氧化不充分。例如化工廢水(含苯系物)中,快速法結果可能比經典法低15%-3...
+
-
技術文章
總氮檢測空白值偏高怎么辦?5 大核心原因剖析及實用解決方法
總氮檢測中空白值需控制在≤0.030Abs,若超出標準,會直接導致測定結果虛高,需從以下5個核心環節排查并解決:試劑純度不達標:過硫酸鉀、氫氧化鈉含氮雜質(如銨鹽、硝酸鹽),消解后轉化為待測組分。解決方法:優先選用優級純試劑,過硫酸鉀可通過重結晶提純——將其溶于50℃無氨水中至飽和,冷卻至室溫結晶,過濾后用無氨水洗滌2次,烘干后使用,可降低雜質氮含量。實驗用水含氮污染:蒸餾水或超純水儲存不當,吸收空氣中氨或混入含氮雜質。解決方法:使用新鮮制備的無氨水,或通過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
+
-
技術文章
避坑指南:過硫酸鉀純度不達標,會給總磷測定結果帶來多大誤差?
在總磷測定中,過硫酸鉀純度不達標會直接引發系統性誤差,誤差幅度可從10%到100%以上,嚴重偏離實際值,核心誤差來源及影響程度如下:一是空白值偏高導致的“正向誤差”??偭诇y定需以空白溶液校正基線,若過硫酸鉀含磷雜質(如純度98%以下產品常含0.001%-0.005%磷),消解后會轉化為正磷酸鹽,使空白吸光度從合格值(≤0.03Abs)升至0.05-0.1Abs。以地表水總磷(0.05-0.1mg/L)為例,空白誤差會讓測定結果虛高30%-80%,如實際值0.05mg/L的水樣...
+
-
技術文章
氨氮測定 | 納氏試劑為何要現配現用?關鍵影響解析?
在氨氮測定的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中,“納氏試劑必須現配現用”是實驗操作的鐵律。這一要求并非繁瑣規定,而是由試劑本身的化學特性決定,直接關系到測定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其關鍵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核心層面。首先,納氏試劑穩定性極差,放置后易發生分解與變質。納氏試劑主要成分是(K?HgI?),在水溶液中并非穩定存在,尤其在光照、溫度波動或儲存容器材質影響下,易分解產生汞的氧化物沉淀。這些棕紅色沉淀會懸浮于試劑中,不僅降低有效成分濃度,還會在分光光度測定時產生光散射,干擾吸光度讀數,導致...
+
-
技術文章
實驗誤區:忽視無氨水,讓你的總磷 / 總氮結果全失真
在總磷、總氮水質測定中,用普通蒸餾水或去離子水替代無氨水,是極易被忽視的實驗誤區,卻會直接導致檢測結果全面失真,讓數據失去參考價值。這一問題的根源,在于非無氨水含有的雜質會嚴重干擾實驗反應體系。總氮測定采用堿性過硫酸鉀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實驗用水中的氨氮會在高溫消解時與過硫酸鉀反應,轉化為硝酸鹽氮。這些額外的硝酸鹽氮會疊加到待測水樣的測定值中,導致總氮結果系統性偏高。對于低濃度水樣,這種干擾可能使測定值遠超真實值,甚至出現“未檢出”變為“超標”的誤判??偭诇y定雖不直接受氨氮...
+
-
技術文章
水質測定儀 | COD 空白樣可以重復使用嗎?
COD空白樣不可以重復使用,其核心原因在于空白樣的準確性直接決定了COD測定結果的可靠性,重復使用會引入嚴重誤差,導致數據失真。以下從空白樣的作用、重復使用的風險及規范操作要求三方面具體說明:一、COD空白樣的核心作用COD(化學需氧量)測定中,空白樣通常指“不含待測水樣,但其他處理步驟(如加入硫酸、重鉻酸鉀、硫酸銀催化劑等試劑,經歷加熱回流、冷卻、滴定等全過程)與待測樣一致的試劑體系”。其核心功能是扣除實驗背景干擾:抵消試劑本身(如硫酸中的還原性雜質)、實驗用水(如蒸餾水中...
+
-
技術文章
消除消解液渾濁影響,提升 COD 檢測準確性的實操方法是什么?
消解后溶液渾濁是COD檢測中導致讀數偏高的常見問題,其核心成因是懸浮顆粒物對光的散射干擾或顆粒物本身含可氧化成分。以下實操方法可有效消除影響:一、樣品預處理優化針對含大量懸浮物的水樣,消解前需強化預處理。采用離心分離法時,以4000r/min轉速離心10-15分鐘,取上清液檢測,可去除90%以上粒徑大于2μm的顆粒物。若離心效果不佳,可聯用濾膜過濾法,選用0.45μm玻璃纖維濾膜,過濾前用蒸餾水潤洗濾膜3次,避免濾膜本身引入誤差。對于高濁度工業廢水,可先加入1-2滴10%硫酸...
+
-
技術文章
COD 測定儀兩大關鍵指標:“檢測精度” 和 “重復性誤差” 的含義區別
COD測定儀的“檢測精度”與“重復性誤差”,是衡量儀器檢測性能的核心指標,但二者聚焦維度同,前者反映“結果準確性”,后者體現“結果穩定性”,具體區別如下:“檢測精度”的核心是衡量檢測結果與真實值的吻合程度,即儀器測量值偏離水樣中COD真實濃度的程度,反映檢測的“準確性”。其判斷需依賴已知濃度的“標準樣品”(如COD標準溶液):將儀器對標準樣品的檢測值,與標準樣品的真實濃度對比,通過計算“絕對誤差”(檢測值-真實值)或“相對誤差”(誤差/真實值×100%)來評估。例如,用儀器檢...
+
-
技術文章
pH、COD、余氯水質檢測儀器:核心檢測原理的關鍵區別
pH、COD、余氯作為水質監測的核心指標,其檢測儀器的核心原理差異顯著,本質是基于指標特性采用“針對性信號轉換技術”,具體區別如下:pH檢測儀器基于電化學電位原理:核心部件是pH電極(由玻璃電極和參比電極組成)。玻璃電極敏感膜與水樣接觸時,膜內外H?濃度差異會產生電位差,參比電極提供穩定基準電位,二者形成的電位差與水樣pH值呈線性關系(符合能斯特方程),儀器將電位信號轉化為pH數值,直接反映水體酸堿性。COD檢測儀器核心是化學氧化-信號計量原理,分兩類:一是重鉻酸鉀法儀器,通...
+
-
技術文章
從原理到應用:化學需氧量(COD)與生化需氧量(BOD)的本質是什么
化學需氧量(COD)與生化需氧量(BOD)均用于衡量水體中有機物含量,但其本質差異源于氧化分解有機物的核心機制,且應用場景因特性不同而各有側重。從原理看,COD的本質是化學氧化反應:通過向水樣中加入強氧化劑(如重鉻酸鉀),在強酸、加熱條件下,強制氧化水體中幾乎所有可被氧化的有機物(包括微生物難以分解的惰性有機物),通過消耗的氧化劑總量換算成“需氧量”,反映的是水體中有機物的“總氧化潛能”。BOD的本質則是生物代謝過程:利用自然界中微生物(細菌、真菌等)的呼吸作用,在有氧環境下...
+
-
技術文章
影響水中溶解氧檢測結果準確性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水中溶解氧(DO)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易受多類外界因素干擾,這些因素或改變水樣中溶解氧實際含量,或影響檢測過程信號響應,最終導致偏差,核心外界因素可歸納為四類:一是溫度波動。溫度與溶解氧溶解度呈負相關,水溫每升高1℃,常壓下純水中溶解氧飽和值約降低0.1-0.3mg/L。若檢測時水樣溫度與采樣時差異大(如采樣后未恒溫、檢測環境溫度驟變),會導致水中溶解氧自然釋放或吸收,比如夏季采樣后水樣在高溫實驗室放置,溶解氧會因溫度升高而逸出,使檢測值低于實際值。二是氣壓變化。溶解氧溶解度隨...
+